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金属所等在非晶内生复合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8-01 350
导读

金属所等在非晶内生复合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非晶内生β-Ti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临界形成尺寸、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释能特性,应用前景广阔。针对应用目标实现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有效调控,是相关研究的难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龙、研究员张海峰等合作研究发现,当非晶内生复合材料中β-Ti相具有临界的亚稳定性时(即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内生β相既不能保持稳定也不会转变为α'或α"马氏体相),则非晶内生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上会出现明显的锯齿流变行为。这与之前报道的非晶内生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行为明显不同,而是类似于单相非晶合金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锯齿流变行为,且该非晶内生复合材料在拉伸中的锯齿大小累积分布也服从类似的幂律分布规律。该非晶内生复合材料呈现剪切破坏模式,拉伸破坏后的微观组织中变形带同时贯穿了β-Ti枝晶和局域非晶基体。β-Ti枝晶中的变形带主要由ω-Ti相组成,厚度约为10nm,表明亚稳β相在变形过程中转变为了ω相。非晶内生复合材料的锯齿行为起源于这种新的塑性变形机制:非晶基体中剪切带与亚稳β-Ti枝晶中ω-Ti带的协同剪切机制。剪切带与ω-Ti带的协同剪切可以在单个枝晶的局域范围(数十微米)内引发剪切失稳,但协同剪切变形带会被周围不同晶体取向的β-Ti枝晶所抑制。剪切带/ω-Ti带的协同剪切不断被激发和抑制导致了非晶内生复合材料出现了拉伸锯齿行为。ω带的产生与协同剪切过程的高应变速率(可高达~103 s-1)有关,高应变速率激发1/2<111>β全位错,由于ω相的自由能相对于亚稳β相更低,全位错分解为两个1/12<111>β和一个1/3<111>β不全位错,实现β相到ω相转变。这种协同剪切机制与内生β相的亚稳定性密切相关。剪切带与ω带协同剪切机制的发现丰富了对非晶复合材料变形机制的认识,为开发兼具拉伸塑性和剪切破坏方式的高释能非晶内生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科学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科学仪器网有权转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cinstruments.com/news/show.php?itemid=85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头条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662280780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662280780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