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后,有人选择将其视为对人类罪恶的神圣惩罚,并寻求祈祷而不是科学进行救赎。众所周知,萨莫拉的主教拒绝了西班牙当局关闭其教堂的呼吁,而是坚持举行更多的群众游行。
从神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和流行病不可避免地提高了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邪恶问题”的形象。这是哲学家盖伦·斯特劳森(Galen Strawson)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例如,我们可以确定地知道,基督教的上帝并不如标准定义的那样存在:一个无所不知,万能且完全仁慈的人。证明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极大的痛苦……相信这样一个世界。上帝,无论多么罕见,都是极不道德的。它显示出对人类苦难或任何严重苦难的现实的蔑视。”
但是,假设直接负责创造世界的人不是上帝,而是虚弱得多,容易犯错的人。更像是普通的人类工程师或科学家,甚至是电影导演或视频游戏设计师。让我们进一步假设,世界上可以发现的疾病和灾难都是设计选择的结果,这些选择是由这位非神圣的世界设计师自由地做出的。
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在物理学领域,随着科学家研究实验室创建的“袖珍宇宙”背后的复杂数学,而诸如Elon Musk之类的技术领导者则在探索脑机接口的潜力,这些情况正在发挥作用。
同样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于许多有神论者来说,我们在世界上所遭受的许多苦难就不再归咎于上帝了,邪恶的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为什么?因为对于有神论者来说,人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多亏了上帝赐予的自由,我们才有能力选择自己做得好还是坏。而且,一般而言,上帝不会干预这些选择或其后果。如果自由代理人的行为令人震惊(犯下谋杀,强奸或种族灭绝的罪行),那么由此产生的“道德上的邪恶”将深感遗憾,但不应责怪上帝。缺点完全在于自由选择以这种方式行事的人。
道德与自然邪恶
道德与自由意志深深交织在一起。如果某人做错了什么事情,那么,如果他们只是因为被催眠或洗脑而以这种方式行事,那么他们在道德上就不会有过错。同样,如果某人表现良好(例如,给饥饿的孩子提供食物),但是仅仅因为枪口对准了他们的头而这样做,他们在道德上就不值得称赞。
大多数宗教信徒认为,人类有能力做出自由选择。他们还相信,任何选择做正确的事情的人都可以期望得到上帝的奖励,而那些行为不当的人可以期望得到惩罚。为了使这成为可能,上帝不仅要向我们提供自由的意志,而且还必须允许我们执行我们自由选择执行的那些行为,包括不良行为。
自1500多年前,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对邪恶问题的这种“自由意志解决方案”一直是神学的主流。从神学角度看,所谓的“自然邪恶”构成了更为棘手的问题。这些包括疾病,地震和洪水以及动物遭受的痛苦所造成的所有巨大苦难。正如通常所解释的那样,这些苦难根源不是道德上的邪恶,因为它们不是自由选择的人类行为的结果。
因此,对于那些相信上帝创造了我们世界的人来说,这种邪恶带来了问题。一个真正的全能,全知全能的创造者岂能做得更好吗?实际上,上帝要确保世界上所包含的自然罪恶少得多,难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对人类DNA的一些调整将提供对癌症的免疫力。稍有不同的调整将提供对病毒的免疫力。当设计动物时,无所不能的上帝将不需要依靠自然选择的极其缓慢和不完美的进化方法,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痛苦和折磨。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不是无所不能,也不是一无所知,或者没有尽其所能,那么发现自己生活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就不足为奇了。

现实与泡沫交替
至于为什么我们应该认真考虑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可能比神灵还少,所以在科学,科幻小说和哲学中不乏相关场景。
Cern在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2012年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非常强大的机器)时必须克服的障碍之一,是说服一个担心的公众,说运行对撞机不会产生会逃脱小黑洞的微型黑洞。在实验室范围内,继续消耗整个星球。尽管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的真正危险,但这种担忧绝不是毫无根据的。
早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艾伦·古斯(Alan Guth)和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受人尊敬的物理学家和现今公认的通货膨胀宇宙学的开创者)就提出了科学家不久就能在实验室中创造“泡泡”或“口袋”宇宙的可能性。最初是亚微观的,新创建的气泡宇宙迅速膨胀,并很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这些新的宇宙随着增长而创建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它们根本不占用我们的世界,也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
驱动所设想的袋状宇宙膨胀的能量来自宇宙学家认为宇宙膨胀爆炸后不久发生的爆炸性膨胀的同一个通货膨胀场。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宇宙的扩张规模是巨大的,瞬间就变成了万亿倍。但是,由于负能量完全抵消了所产生物质的正能量,因此不会违反节能法。正如Guth所说的那样,宇宙是终极的免费午餐。
此后,提出了在实验室中创建宇宙的各种方法,包括将几克普通物质压缩到很小的体积以创建小黑洞,并部署稳定的磁单极子以创建奇异的时空结构。精确控制通过这些方法创建的控制世界的物理定律并不容易。但是物理学家并未排除微调其基本物理常数以使其更有能力维持生命所需的复杂结构的可能性。
即使创建这样的宇宙需要我们目前不具备的知识和技术,科学上更先进的文明也可以轻松拥有所需的东西。因此,林德调皮的玩笑:“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宇宙不是由神圣的设计创造的,而是由物理学家的黑客创造的?”

模拟假设
这是创造整个世界的一种潜在途径。但是,还有其他可能性。也许实际上,人类都是生活在超级强大的计算机上的类似于大型多人在线视频游戏中的角色。
到了1980年代和90年代,科幻小说家,例如Iain M Banks Greg Bear和Greg Egan开始以惊人的深度和细节探索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现实的虚构可能性。这些世界中的居民似乎拥有普通的身体和大脑,但是像这些世界中的其他所有事物一样,他们的身体和大脑是虚拟的而不是物理的,仅当数据流经计算机内部时才存在。
1982年迪斯尼制作的《创》(TRON)是这种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的早期电影描写。人类主人公通过特殊调整的激光束转换为数据(或“数字化”),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数字虚拟现实中进行冒险。这部电影的开创性计算机生成图像按当代标准可能并不明显,但它们比早期视频游戏PONG(电影的主要灵感之一)中的图像要复杂得多。
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在2003年发表了他广为讨论的“模拟论点”,其结果是不仅TRON风格的虚拟世界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可能性很大。 Bostrom最初令人惊讶的结论是基于对未来计算机可能具有的计算能力的一些绝不可信的假设(事实证明,惊人的庞大)。
如果我们确实存在于计算机模拟中,那么由于我们所有人都有意识(至少在清醒时),因此计算机必须有可能产生我们现在正在享受的各种体验。如果意识需要生物的大脑,那么Bostrom的模拟场景就不会起步。但是科幻小说家并不是唯一一个对计算机的到来印象深刻的人。
在1970年代和80年代,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转而认为自觉心理本质上并不是生物学特性。诸如“思维与大脑相关,软件与硬件相关”之类的口号似乎非常合理,不仅对哲学家而且对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也是如此。如果心态本质上是信息流的问题(如计算机类比建议的那样),那么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信息,任何事物都可以拥有思想。而且计算机似乎至少像生物大脑一样适合于此任务。
电子游戏?真的吗?
矩阵式的脑机接口能够将对象的感官意识的各个方面控制到最小的细节。如果不是这样,它将无法提供完全逼真的虚拟现实体验,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目前,社会没有任何一种类似于这种技术的东西。但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原则上是可能的,并且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五角大楼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2017年成为头条新闻,当时其神经接口之一允许瘫痪的妇女在飞行模拟器中控制喷气飞机。最近,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Neuralink初创公司宣布,它设计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在不触发出血的情况下每分钟将192个电极插入大鼠的大脑,并且有望很快开始涉及人类的实验。
进行这种世界创造所需的科学技术将比我们目前拥有的任何东西都要先进,但不会有巨大或不可思议的利润。这些技术是我们可能合理地期望在一个世纪左右(也许是更早的时间内)发展的技术。
无论如何,这些世界制造者的能力显然远远达不到传统有神论的无所不知,全能和完全仁慈的上帝的能力。鉴于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完美之处,如果根本没有创造者,那么假设它是非神圣的物种似乎更合理吗?更像林德所设想的物理学家黑客,还是波斯特罗姆所设想的虚拟现实程序员?
采用这种假设并不意味着有神论的上帝是完全多余的—远非如此。有神论者仍然可以相信,上帝是宇宙中最终的创造力。也许是上帝使原始宇宙得以存在,并为其赋予了自然法则,使得其不到神的居民能够以自己的权利发展成为世界创造者的能力,并承担了由此带来的一切道德责任。尽管(目前)我们没有办法找出这个神圣创造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设计得更好,它所包含的自然罪恶远远少于这个世界所能发现的;到目前为止,死亡和痛苦更少。
但是,仁慈的上帝会允许不到神的人创造自己的世界吗?至少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认为他们会这样做。最近的历史表明(考虑到希特勒,斯大林或毛泽东的行动所造成的苦难),上帝在做出选择时给人们很大的自由余地,这些选择对成千上万的无辜男人,妇女和儿童造成了可怕的后果。
自一神论宗教诞生以来,邪恶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一神论宗教,将自由意志解决方案扩展到涵盖自然邪恶的想法一直存在。但是直到最近,关于拥有超自然力量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创造像我们这样的世界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被认真对待的。这已不再是这种情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科学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科学仪器网有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