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报道
                                                                

色谱(二):色谱的发展历程

一、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表1 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年代
发明者
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
1906
Tswett 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色素。最先提出色谱概念。
1931
Kuhn, Lederer 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a-、b-和g-胡萝卜素。使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1938
Izmailov, Shraiber 最先使用薄层色谱法。
1938
Taylor, Uray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
1941
Martin, Synge 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
1944
Consden等 发明了纸色谱。
1949
Macllean 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黏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进入实用阶段。
1952
Martin, James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
1956
Van Deemter等 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
1957
  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专用仪器问世。
1958
Golay 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1959
Porath, Flodin 发表凝胶过滤色谱的报告。
1964
Moore 发明凝胶渗透色谱。
1965
Giddings 发展了色谱理论,为色谱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5
Small 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
1981
Jorgenson等 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法。
 

 

  
二、色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分析化学领域,色谱法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学科。早期的色谱技术只是一种分离技术而已,与萃取、蒸馏等分离技术不同的是其分离效率高得多。当这种高效的分离技术与各种灵敏的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后,才使得色谱技术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几乎可以分析所有已知物质,在所有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2 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

表2  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

年代
获奖学科
获奖研究工作
1937
化学
类胡萝卜素化学,维生素A和B
1938
化学
类胡萝卜素化学
1939
化学
聚甲烯和高萜烯化学
1950
生理学、医学
性激素化学及其分离、肾皮素化学及其分离
1951
化学
超铀元素的发现
1955
化学
脑下腺激素的研究和第一次合成聚肽激素
1958
化学
胰岛素的结构
1961
化学
光合作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确认
1970
生理学、医学
关于神经元触处迁移物质的研究
1970
化学
糖核苷酸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中的作用
1972
化学
核糖核酸化学酶结构的研究
1972
生理学、医学
抗体结构的研究
 



中国科学仪器网
-科学仪器信息网-仪器信息网-领先的科学仪器、分析仪器、检测及测试设备专业门户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科学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科学仪器网有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