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与《仪器分析》的完美契合
在AR 技术广阔的应用环境下,结合校区乃至很多工科类院校存在的实验、实践培养问题,以《仪器分析》课程实验进行了尝试。首先,基于AR 理念,利用AR 虚实结合的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构建优质智能型资源共享微信小程序。其次,将《仪器分析》教材中涉及的几大类分析仪器照片作为AR 微信小程序扫描识别的“标志”。最终,学生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启动该微信小程序,用摄像头扫描识别“标志”,即可实现自动查找,迅速获取有关设备的文字介绍、操作演示或视频信息等各种媒体格式资源。
AR 以其本身所具备的交互性、沉浸性等特征应用于实验课程,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起到积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而且又给予了实验课程很强地趣味性和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实验教学课时压缩和减少给老师们带来的教学压力[8]。此外,最具意义的是AR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和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和虚拟信息产生互动,将长期以来的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兴趣式学习。
例如,在学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章节时,由于原子发射光谱法及光谱线的原理复杂、理解抽象,学生在课堂上脱离仪器学习,很难将所学原理与实际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结构相对应。但是通过该AR 微信小程序,学生只需实行扫描这样一个简单操作,便可在老师讲解过程中或课后复习中随时走进“实验室”,直接、有效的获取相关视频资料,及时将所学知识与设备细节无缝对接,实现自主、协作学习。
虽然现在各大视频网站如腾讯、爱奇艺等可以搜索到许多关于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操作视频,但寻找与实验室内仪器型号相匹配的视频资源有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且受到网络或用户权限的限制。但是学生通过该定制的AR 微信小程序扫描图形“标志”呈现出来的虚拟信息或视频介绍,是完全针对实验室内设备的详细型号的。经此模式,学生在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已经熟悉了每一步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零部件构造,这无疑能极大帮助他们有效利用好每一次实操机会,在有限的上机操作时间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科学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科学仪器网有权转载。